一、金融標準
金融標準是金融業健康發展的技術支撐,是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制度。在現代經濟發展過程中,金融標準是實現信息系統互聯互通互操作,降低生產成本的基礎條件;是保證產品質量,保護消費者權益的重要手段;是規范市場秩序,防范金融風險的內在要求;是金融主管部門進行行業管理、質量監督的重要依據;有助于整合引導社會資源、推動企業自主創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支持金融業健康有序發展。
二、金融標準體系
金融領域國家標準筑底線、行業標準設門檻、團標企標大發展的新型標準體系不斷健全。為滿足金融業統籌管理的現狀和需要,從功能角度對相關市場和部門標準進行全面系統梳理,將金融標準劃分為基礎標準、金融產品與服務標準、金融信息技術與設施標準、金融管理標準。
三、金融標準作用
(一)金融標準助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務水平
在提高金融產品服務質量方面,銀行客戶服務中心、銀行營業網點等標準進一步貫徹落實,改善了客戶服務水平和網點運營環境;不宜流通人民幣相關標準有效凈化了貨幣流通質量,有助于讓老百姓用上“干凈錢、放心錢”;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點標準在貧困地區積極推進,探索“金融標準+扶貧”工作模式,助力金融支持扶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在保護消費者權益方面,金融消費者投訴統計標準的實施提高了金融機構規范化工作水平,支持金融管理部門開展數據統計分析,維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在助力企業高效發展方面,人民幣現金機具相關標準的深入應用提升了現金機具生產企業研發效率,推動中國好產品走向世界,支持我國現金機具生產企業高質量發展,有效應對了相關人民幣產品的升級活動。
(二)金融標準提升金融科技發展和風險防控水平
移動金融客戶端、個人金融信息保護、金融數據安全分級、金融科技創新等標準為金融APP風險整改、新技術金融應用風險專項摸排提供了技術依據,有利于營造健康有序和包容審慎的金融科技創新環境。標準輔助金融治理的價值逐步激發。銀行、非銀行支付機構按照要求披露金融產品和服務所執行的標準,支持社會各界依據標準開展質量共治,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
(三)金融標準支持企業復工復產、保障消費者服務體驗
網上銀行系統、金融分布式賬本、云計算技術金融應用等金融標準有效滿足了疫情防控特殊時期金融機構的線上服務創新需求。銀行營業網點服務企業標準“領跑者”機構帶頭作為,以國家標準為藍本,迅速制定疫情期間業務辦理指南、網點疫情防控等企業標準,高效安全地滿足了人民群眾的金融服務需求
(四)金融標準支持金融業雙向開放
一方面,人民銀行會同金融監管部門加大全球法人識別編碼(LEI)推廣力度,我國企業持碼量大幅提升,更好地滿足了跨境貿易和交易需求;在數字化法人身份識別、交易報告庫數據標準化、金融業通用報文庫建設等工作中,推動金融機構和金融基礎設施積極采用先進國際標準,進一步支持我國金融市場與國際接軌。
另一方面,我國專家牽頭和主筆制定的銀行產品服務、第三方支付、綠色金融等多項國際標準相繼發布,同時積極牽頭編制法定數字貨幣、移動支付、區塊鏈等重點領域國際標準,國際標準貢獻度大幅提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標準交流持續深入,圍繞優秀國家標準形成多語種外文版標準和區域性金融標準,金融標準化“朋友圈”不斷擴大。